机构设置

站内搜索

核医学教研室

教研室历史沿革:1990年牡丹江医学院招收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相继开设了《影像核医学》课程。1995年12月,成立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同年成立核医学教研室,并将《影像核医学》纳入核医学教研室授课任务中。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牡丹江医学院第一批申硕学科。

核医学教研室经过近30年的发展,融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于一体。主要承担《影像核医学》、《岗位综合技能培训》、《影像诊断学》(核医学部分)、《影像核医学》(核医学检查技术)《健康评估》、《辐射安全防护》等六门课程。涉及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影像核医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核医学教研室现有教师3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2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2人。累计培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8人。

近年来,教研室教师主持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教育厅、牡丹江市科学技术局、牡丹江医学院级科研及教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国家级、省级论文近30篇;主编参编高等学校改革创新教材、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材/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套教材、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共8部。教研室主任参加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一届全国教师讲课比赛并获“二等奖”,同时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全国教学大赛并获奖,同时获牡丹江医学院建校60周年“教学贡献奖”,并连续多年获牡丹江医学院“优秀教师”及“三育人标兵”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发明专利5项。教研室教师分别获得牡丹江医学院“线上教学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并在医学影像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奖。

核医学教研室校本部设有现代化多媒体实验室2间。附属红旗医院核医学科为核医学教研室实习实践基地,开设了牡丹江地区唯一的“辐射防护病房”,供甲状腺术后放射131碘治疗住院使用;引进了美国GE 670pro SPECT/CT是牡丹江市最先进的大型核医学功能融合显像装置,为临床各专业学科的脏器功能显像与功能测定提供了先进的功能融合影像;设立了核医学体外免疫分析实验室,为临床提供血清学检查数据;设有131碘体内剂量检测系统、区域辐射监测系统、以及放射性废液智能化衰变处理系统;同时设置了核医学临床示教室,这些都为核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满足了临床、教学、科研的需求,为核医学大跨步向更高、更远层次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核医学教研室与附属红旗医院核医学科有机结合,集教学、科研、临床于一体,影像核医学专业为医学影像学院的重点专业。核医学科为教学、科研提供平台,核医学教研室为临床教学作为支撑,并培养专业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医学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研究,其中各系统疾病SPECT/CT显像的核医学影像分析与诊断研究、高分化甲状腺癌和甲亢131碘核素治疗临床研究与应用、放射性核素敷贴的临床治疗与研究等为重点研究内容。

 

(数据更新2022年3月)



黑ICP备09098550号 Copyright (C) 牡丹江医学院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