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院简介

 

牡丹江医学院1978年开设放射线专业,是全国最早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级人才的院校之一。1979年招收放射线专业专科生;1990年招收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1995年12月成立医学影像学系,2009年12月更名为医学影像学院。现下设6个教学、行政管理机构、11个教研室和4个实验室。教职工10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专任教师87人;具有高级职称44人(二级教授2人),占4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5人,占61%;双师型教师占62%。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2人;龙江名医1人;省级医疗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6人。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本科生、硕士生,现有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及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3个本科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366人,其中本科生2233人、硕士研究生133人。在第一届“万东杯”和第二届“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学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3人获得单项奖冠军。连续五届在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21年,在第八届“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团体二等奖、三个单项二等奖;2017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王军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水平高,多位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并取得佳绩:首届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最佳微课教学奖;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一届全国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医学影像专业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以及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教师”荣誉称号。近5年,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1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改革创新教材、医学影像专业特色系列教材等近200部。

学院现有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教学实习医院50所及四所规培基地合作单位。还建设有功能齐全的影像实习实践基地,规模、设备种类及数量在全国同等院校中名列前茅,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包括校友无偿捐赠的多排螺旋CT、超导MR、数字胃肠X线机、CR、DR、DSA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价值3500余万元。近5年,学院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等共计1500余万元,用于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院不断更新教学科研新发展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依托企业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进与高新企业全方位深度合作,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和产业学院,合作开展研究项目。现已建设影像智慧实验室、远程超声影像示教室、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

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立足本省,面向行业,服务基层,辐射全国。建设发展40余年,办学经验丰富,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又有理工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为办学特色,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部分优秀毕业生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GE、PHILIPS、SIEMENS等医疗器械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各层次毕业生近9000人,大多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数据更新2022年3月)

 

 

 



黑ICP备09098550号 Copyright (C) 牡丹江医学院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