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占江之援鄂英雄传

作者: 时间:2020-04-20 点击数:

姓   名:官占江

入学时间:2002.09

毕业时间:2007.08

专   业:临床医学

援鄂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

援鄂时间:2020年2月2日至2020年3月30日,共计58天。

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手记:



举国共抗新冠 医者生命守望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深深烙在心灵上的一瞬间,亦或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己亥末庚子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湖北人民被病毒感染,身为医生的我心脏骤然紧缩。那一瞬间仿佛就在眼前,大年夜,春节晚会随着主持人叙述武汉人民和前线医务人员的艰辛,我对家人说:医院组建医疗队,我第一个报名。家人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是医生,我们不上谁上;我是党员,我的使命就是冲在保护群众生命的第一线。我深知这不是冲动,更不是为了荣誉,这是作为医生和党员的天职、责任。学院、医院两级党委迅速响应国家和省委号召,发布动员令,我在请战书上第一个写下自己的名字,按上鲜红的手印,我愿驰援武汉,抗击疫情。

医者宣言:愿为人民健康奉献自己的一切!

新冠肺炎传播性极强,尤其医务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病人进行抢救诊疗护理,感染风险极高,前线医疗队每一位队员所可能面对的安危都牵动着学院和医院领导的神经。学院、医院党委统一部署,孙兴元院长,李玉雪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上阵,调配物资。后勤保障,生活物资保障,药品保障,防护用品保障,人员培训,行程安排等等。仔细回想,如此短时间内所需要布置完成的任务之艰巨,之繁杂,可以想象他们彻夜未眠,研究部署周密方案流程的情景。在物资已经缺乏的当时,只有他们才能体会筹备过程中之艰辛,这是医院领导们对我们所有出征队员的深切关爱,更是对我们每一位队员的期盼,期盼着我们全力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更期盼着我们能够平安归来!

2月2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医院119位医疗支援队队员,带着领导、家人的牵挂踏上征程,激动和担忧这一情绪矛盾体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使我们的心泛起阵阵涟漪,但我们都知道,作为医者,责任大于天。随着一阵有力的颠簸我们落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我们来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去往驻地酒店的路上,感受着武汉深夜的寂静,略显阴霾的天空覆盖着入目街头空无一人的城市,远处高楼点点灯光后都是承载不屈和呐喊的家庭,耳边传来的只有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和急救车飞驰而过的笛鸣,远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红色霓虹灯坚实的字体激励着所有人。大家都默默无声,但我知道,那是大家在沉着、冷静地调节着自己的内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们没有人是旁观者,我们终将是胜利者!!

到达驻地,领队武力刚副院长进行战前动员,我们的战场将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整建制接管一个病区,这是疫区中的疫区,这更是国家对我们这支队伍做为‘’国家救援医疗队‘’的肯定,无论病情多么可怕,多么艰难,我们将展现龙江风貌,齐医附院医者风范,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狙击战。会后躺在床上,却丝毫没有睡睡意,透过窗外,远处摇曳的灯光向我们诉说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严峻,随即我却心安了,我们是支能打胜仗的专业医疗救援队,我相信我们的技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守住这条生命防线。

翌日,紧张的感控培训,防护服穿脱演练,流程的制定。突然接到武立刚副院长的通知,我科三名重症医生将作为首发进入ICU病房,联合广东医疗队进行危重症病人救治工作,从他的眼眸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担心,不断叮嘱一定做好各项保护措施,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更要加强自己的防护。我报以信任微笑,请您相信我们。进ICU病区当天早上,我接到医院孙兴元院长的电话,再三叮嘱注意防护,发扬我院医者精神,尽全力救治病人,他将带领医院所有人员为我们打气助威。那一刻,我不再感到孤单害怕,我们并不是孤军作战,我们一定顺利完成任务,不负领导的殷切期盼和关爱。

到达ICU后与广东及本院医生进行简单的对接,迅速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划分,紧张的工作开始了。病人建立人工气道,近距离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飞沫等气溶胶播散对周边的医务人员会造成巨大威胁,这是我们首先要面临的风险。病情危重,氧和数值低下,氧储备能力耗竭,病人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但这已经不容我们去考虑自身安危,病人的生命才是首位。穿上密闭闷热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口罩和护目镜走进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在进入承载着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的ICU病房的瞬间,视野里呈现出了比以往ICU更严峻的工作环境。在面对状态很差的新冠肺炎病人时,害怕、恐惧随之被抛在了脑后,有的只是一名医生的使命感,要努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尽全力用自己的技术去救治病人。我是渺小的,但即便这样,我也会展现一名医生的自我价值。防护物资紧缺,工作繁重,病人情况危急,病毒传播性强,为了和死神抢夺那有限的时间,更为了节省防护服、口罩等物资,不能让自己浪费一丝时间,不上厕所,不吃东西,不喝水,不敢咳嗽,怕口罩漏气,困了也不敢打哈欠,防止口罩、护目镜移位导致皮肤暴露,眼睛里进汗了不能揉,接触患者后戴手套的手不能到处触摸。护目镜起雾了,视线模糊,只留一丝清晰的缝隙,利用这一丝缝隙进行操作,但操作上不能有一丝颤抖和犹豫,脑子不停的高速运转,操作的难度相当于日常工作的数倍,汗流浃背,已是常态。高强度的工作,无时无刻不挑战着我们的体能极限。十多天下来,全副武装的时间记录不断刷新着,七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使我感觉阵阵眩晕,缺氧已经成常态,脸上的印痕消了又添,脸是麻木的,因为长期佩戴高弹力防护口罩,不敢触碰耳朵,但我已经适应了这种高强度集中工作的状态。每当走出病房,卸下身体和心理上所有的防护后,留给我的便只有累,心力交瘁的累,但只要再次走进病房,我依然会斗志昂扬地继续工作,去与死神抢时间、抢夺那一条条无辜的生命,这就是医生的天职吧。

因为国家诊疗方案调整,做到应收尽收的整体治疗方针,病区需要开展高水平危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因而除了那些与ICU同样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病人外,还有无创通气和高流量吸氧等各种进行治疗的患者。这样,工作中就面对了许多焦虑情绪的清醒病患,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还要给予大量的心理安抚,更要走到病人面前,让他们感受到医者的关怀和鼓励。有句话很赞同,“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赋予他们重建生命希望的信心,鼓励顽强与病毒对抗的信念更为重要。每当看到病人从剧烈喘息到逐步稳定,从满布阴霾到洋溢微笑,都让我们体味到作为医者的魔力和欣慰。

从走进武汉,走进协和,生与死主宰了我所有的情绪,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新冠肺炎病人从危重转为重症,重症转为轻症,最后转到方舱医院进一步治疗,直至那一刻,才能深深的呼一口气。而情绪最低落的时刻,就是无能为力的看着病人绝望的离去。

走进武汉,走进协和,走近新冠肺炎病人,我和我的同事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代表着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精神,鹤城人的风采,医者的重任。医生们不畏艰险抢救病人,年轻的护士们也并没有因为累、因为危险而退缩,大家团结协作,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走进武汉,走进协和,那些平日里看来很普通的生活物资,在这个非常时期、非常地点,却弥足珍贵,它承载着医院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企业家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坚信,医院和社会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自古有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是“武汉有难,全国支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疫情就是命令,决不退缩,勇敢坚定的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与国家共进退。

真情关爱无处不在,电话和微信群中领导的关怀与叮咛,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嘘寒问暖。在这寒冷的季节里这真切的温暖带给了我们一份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希望是美好的,我们会继续向着这个美好的希望前行—战胜疫情,继续战斗!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中国必胜,武汉必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无数人奋勇向前,以自己血肉之躯换得民众痊愈,我为逝去之生命而惜,我为逆行之医者而叹,这段记忆将永生难忘。疫情过后,武汉我终将再来,那时我将漫步街头,看你繁花似锦,看你三镇风华。

祝祖国繁荣昌盛,愿医者精神永存!



牡丹江医学院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