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初心不渝 使命在肩 在铿锵正步中书写别样军旅人生

作者: 时间:2020-01-13 点击数:

    吴迪,牡丹江医学院2001级影像专业毕业生,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活动中,作为军队首批原社会招聘的文职人员,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以下为阅兵结束后,汇报演说讲稿:

 

 

尊敬的各位首长、战友们:

大家好!我是北部战区总医院北陵院区放射科吴迪,在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活动中,作为军队首批原社会招聘的文职人员,穿着全新的“孔雀蓝”军装,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我感到无上荣光。我深知,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各级组织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和肯定,让我能够有幸站在这里,汇报自己7个月来参阅训练中的切身感受和点滴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想要配穿一身“孔雀蓝”,就要抛弃杂念,真心拥护,校正人生坐标。

3月初,接到遴选国庆阅兵文职人员方队的通知时,我怀揣着对人民军队崇敬之情报名参加。通过初选后,作为第一批入选的文职人员,我奉命来到济南章丘的营前训练基地集结。虽然参加工作比较早,但我作为社会招聘文员,队列动作基础较弱,一时间感到压力巨大。在最初的20天里,我没有休息一天,每天训练超过10个小时,短短两周就磨坏了一双皮鞋,自己的脚也被鞋磨出了大血泡。因过度透支,免疫力下降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在偷偷吃药并坚持训练半个多月后,病情加重,我开始产生放弃的念头。一名因伤被迫休息的队友一句话触动了我。他因不知疲倦的坚持训练,造成了膝关节和腰部重度损伤,我不解地问他“这样练,图什么?”他忍着剧痛告诉我,因为自己是文职人员群体中的一员,不能错过第一次向伟大祖国献礼的约定。那一刻,我深深意识到,自己练的不仅仅是队列动作,更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家人的期望。

我的父亲今年已经80岁了,2月份不慎跌倒,导致中风,紧急送到医院后,经检查,血氧浓度低,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因肢体障碍,下肢不能动弹,生活难以自理,大小便都需要在床上解决。从那时起,我和70岁的母亲24小时轮流陪伴在父亲身旁。在半个月的陪护照料下,父亲身体明显好转,但因年事已高,不适宜进行手术,选择回家静养。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母亲每天都要帮他翻身、喂他吃饭、替他擦洗,对于我们而言,体力和精力都经受很大的考验。正在此时,我接到了医院的通知,要求我2日内报到,而这一走可能就是半年之久。面对着病床上需要精心护理的父亲,望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庞,看着刚满周岁需要照顾的儿子,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在母亲和爱人的肩膀上,各种力气活需要她们二人承担,我犹豫了。犹豫的是父亲的病情恢复、岳父直肠癌术后的照顾护理、年幼儿子的陪伴,这一切的一切埋在我心里,对家里万般的无奈与忧愁。在和家人讲明医院的要求,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与顾虑后,万万没有想到,当祖国大家和小家相遇时,小家毅然决然地全力支持我,所有人都让我放下顾虑,家里有他们!尤其是父亲躺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颤颤微微地说:“国家需要你,你一定要毫不犹豫的去奉献,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爸爸没事,一定等你胜利凯旋。”

刚到阅兵村,说不想家、不担心父母、不想念家人是假的,一次与母亲的通话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母亲在电话里和我说,医院领导给家里来了电话,告诉她,您儿子代表医院光荣的在前方刻苦训练,家里有什么困难及时向医院反映,组织上会尽全力解决。

每当想到组织的信任、家人的期盼,看着身边队友汗流浃背的身影和追逐梦想的决心,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二是想要真正成为“战斗员”,就要放下过往,刻苦训练,奋力争创一流。

文职人员方队是一支倍受嘱目的全新队伍,由8个大单位的290个旅团级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作为仅有的两个徒步徒手方队之一,组建时间短、社招人员多、平均年龄大,加之独有的摆臂动作比持枪方队难度大了一倍。进驻阅兵村的第一次考核就排在了15个方队的倒数第2名,其他方队的教练员在交流时总说,文职人员不是军人,动作不行情有可原,不垫底就行了。这样的评价深深刺痛了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也激发出了骨子里的军人血性。

那段时间方队临时党委针对性的制订“40天赶队补差,40天全面超越,40天步入前列”的训练目标,我们每天训练超过12个小时,强化站军姿2个小时,摆臂、踢腿动作练习500次以上,练齐步、正步走20多公里。每人每天要用1.5升的大水杯喝3到4杯水,汗水掉地摔八瓣,浸透衣服无数,平均每名队员磨破了1套军服、2双皮鞋、3件衬衫。慢慢的,我们从怕考核变为盼考核,成绩从最初的第14名,升到第10名,再到第7名。在一次合练考核后,方队领导参会归来,在训练车上举起了我们期盼已久的“优胜方队”红旗,我们每个人就像已经走过天安门了一样放情的欢呼呐喊拥抱,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之后我们连战连捷,又3次斩获红旗,最好成绩位居第2,被参加过多次阅兵转播的央视导演评价为“最好的一届徒手摆臂方队”,徒步方队指挥部的总教练给出了“视觉盛宴,将震撼全世界”的高度评价。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党员,深知自己要做的更好,树立起一名合格党员的样子。作为排面最年长的受阅队员,我积极参加训练,克服伤痛,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排面里的其他受阅队员。在大家训练烦躁的时候,我为大家送去清凉的饮品和食品,与大家坐在一起笑谈人生。从普通队员到班长,再由班长到区队长再到支委成员,我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身份。在阅兵村我光荣的获得了徒步方队指挥部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从3月7日至10月1日,225天的时间里,我因主动加练和夜晚加训而减重近35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阅兵村过生日的那一天,我将妻子给我带的照片翻出来给大家看,看到曾经白白胖胖的我和现在黑瘦黑瘦的我,那鲜明的黑白对比照映出我身上已经有了的军人样子。我为拥有无比刚毅英俊的阅兵脸感到骄傲,我为我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眼神感到骄傲,我为我是阅兵参阅人而感到骄傲。尽管我们每个人的手脚都曾肿得像面包一样,脚底、脚后跟都磨出水泡化脓,脚趾磨出老茧而感染,但一路走来,大家都感受到付出的是身体的疲惫,收获的却是军人的责任心和不服输的精神。

 

 

 

三是想要坚实走好“阅兵路”,就要尽心尽力,不辱使命,回馈组织关怀。

7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如既往地进行常规的排面行进练习,我偶然发现排面里第25名队员黄华涛步幅和动作不像平时那样准确,要知道第25名可是排面的框架兵,无论动作还是步幅都是排面里的标兵,可是今天的他有点心不在焉。休息时,很多队员都坐在板凳上聊天,只有他低着头望着地上发呆,心事重重。经过和他交谈才得知,原来,他作为第一批军校毕业直接转改文员的队员,即将面临职业医师的考试,可当时在原单位报名受领阅兵任务后,便来到北京封闭集训,考试时间又恰巧在封闭期间,如果这次赶不上,不仅要再等一年,还会延误医师资格的晋升。同为医生的我能理解他的顾虑,训练之后,我便将情况向中队领导汇报说明,而后经统计,全方队有90多人涉及到此次考试。方队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及时向阅兵联合指挥部等有关部门和上级进行汇报,各级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把队员考点统一调整到北京,在时间和环境上为队员复习备考创造条件,并协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门派人来方队进行相关培训。得知这一喜讯,黄华涛脸上露出笑容,训练水平也蒸蒸日上。

组织的关怀不仅停留在大事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逢月末,方队就会组织在本月过生日的队员集体在食堂举行生日宴会,来自呼和浩特的李武强曾和我说,今年在阅兵村过的生日他一生难忘,500多个队员集体为他唱生日歌,炊事班特意准备了长寿面、蛋糕和有自己照片的生日贺卡,他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瞬间,说要把照片拿回去给家人看,共同分享这份特殊的喜悦。

前方有着温暖,后方更有关照。训练期间,医院党委首长多次来看望我们,为我们送医送药,医院陆院长、张政委更是亲自鼓励我、为我加油打气,院首长那句“全院上下为你骄傲,希望你用最大的努力刻苦训练!”的话语,成为我走好“阅兵路”的坚定信念。北陵院区还组织全院人员为我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大家集体为我呐喊:吴迪吴迪你加油,吴迪吴迪你最棒。伴随着信心与动力的提升,在平日的训练中我更加刻苦,在区队的日常管理中我逐渐成熟。我有幸被选为接受中央电视台及各类媒体采访的对象,即感到骄傲与自豪,也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

我深知,文职人员能够参加这次国庆大阅兵,是为了彰显军改后文职人员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中心、医院两级党委能够给于我这次参阅的机会,是对我们文职人员的信任和重托。我将用阅兵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始终做到坚决听党指挥,敢于担当,不辱职责使命。最后引用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里含泪忍耐和咬牙坚持换来的必然结果。好日子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如果你看不到好日子,说明熬的还不够,坚持住了,成功就在前面等你!”

 

 

 

我叫吴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参阅人员,我参阅,我光荣!只要祖国需要,我愿随时听令!

我的汇报完了,不当之处,请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牡丹江医学院校友会